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 以“两山”理念助推乡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科协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整合人才、项目、政策、资金等要素资源,推出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综合利用生态资源和山地资源,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绿色产业提质增效,充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成为温州市“一亩山万元钱”发展的泰顺典范、“两山转化”振兴乡村的泰顺样本。
一、政府搭台,引才聚智
泰顺县科协发挥职能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牵线搭桥,促成泰顺县政府实行柔性引才,建立茶叶、猕猴桃和生物多样性研究三家院士工作站,全面开启“院地合作、智力帮扶”发展新方式。
(一)引进高端人才,建院士工作站
泰顺县近37万人口,176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70万亩,耕地15万亩,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农业县,低收入农户量大面广。泰顺又是国家生态县,茶叶和猕猴桃生产基地近10万亩,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和浙江省第二大猕猴桃主产区。茶叶和猕猴桃是该县的传统产业、民生产业,约有12万农民直接、间接从业。但由于茶叶和猕猴桃存在良种覆盖面不广、单产不高、关键技术突破难、经济效益低等结构性问题,产业呈“低、小、散”局面。鉴于这种背景,经市县组织、人才和科协部门的牵线搭桥,2012年9月,帮助引进国内唯一的茶学院士陈宗懋在泰顺县茶叶特产局建立茶叶院士工作站;2015年10月,引进果树行业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在泰顺县猕猴桃专业技术协会建立全省首家猕猴桃院士工作站;2016年12月,与北师大教授、中科院院士郑光美签约在乌岩岭保护区建立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士工作站。组建由院士领衔的茶叶、猕猴桃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创新团队,其中研究员17人、副研究员11人,工程师18人、助理工程师25人;泰顺“乡土专家”85人。
(二)搭建研发平台,落实科研保障
泰顺县政府与院士创新团队签订科技合作协议,采用量化考核、共建共享等院地合作方式,开展茶叶和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人才引进与培养、品种选育推广、产业标准制定、关键技术攻关等多领域科技合作。泰顺县政府投入2500多万元,建立温州市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和8个省级茶叶研发中心;安排人才公寓180万平方米,落实院士工作站科技实验室;建立省级猕猴桃研发中心1个、市级研发中心2个;建成猕猴桃种苗基地15亩、综合实验基地40亩、中试基地130亩;建成生物多样性研究暨濒危雉类研究基地、生物多样性样地和黄腹角雉半野生驯养试验场等,为院士创新团队提供科研保障。
(三)优化政策服务,筑巢引凤聚才
市县组织和科协部门建立院士工作站联系制度,对引进的院士专家创新团队成员建档立册,并提供人才“新政十条”优待。市县科协和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每年还组织开展慰问院士活动,面对面共商产业发展良策。定期续签院地合作协议;市县科协还会同组织和财政部门制定《院士工作站考核办法》,开展院士工作站年度考核;对院士工作站晋位升级创建进行评审。针对产业技术发展需求,及时联系邀请院士专家到泰顺开展技术指导、专题讲座等活动,为企业和农民解决技术难题。泰顺县每年还从人才专项经费中拨出100万元,用于对建站单位的扶持奖励。茶叶和猕猴桃院士工作站先后被评为省级站,生物多样性院士工作站评为市级站,目前已累计奖励160万元。
二、院士引领,创新驱动
(一)开展产业调研,提供决策咨询
针对茶叶和猕猴桃产业存在的短板,院士专家创新团队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产业调研,摸清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先后完成《泰顺县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泰顺县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猕猴桃特色产业规划》和《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价值与康养功能评估》等决策报告20份,成为泰顺县委县政府决策咨询的重要智库。为传统产业提升发展和乌岩岭4A级景区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及林区经济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泰顺县茶叶和猕猴桃产业发展纳入浙江省“两山”一类项目建设财政激励专项规划,分别得到省财政1300万元、107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泰顺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泰顺县现代农业发展扶持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5000万元的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发展“规模、特色、生态、精品、高效”的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