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实践研
幼儿对社会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的培养,应从所熟悉的环境出发,通过与成人的交往、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去认识和理解它们。以社区资源为媒介,主题活动为中心,探究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良好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为幼儿园积累社区教育资源信息,建立活动资源库,丰富幼儿园课程和活动内容。梳理总结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指导策略。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园利用社区的自然环境和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多元文化的探索环境,拓展幼儿学习的空间,组织幼儿走进社区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发现世界、了解生活。
一、研究的意义
《纲要》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活动强调幼儿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在社会中学习。社区是幼儿的生活环境,也是幼儿的学习环境,社区资源利用从幼儿社会性发展课题的主旨在于结合课程活动的主题热点,开发和有效利用周围社区资源,在真实生活中,唤醒幼儿的社会意识,逐渐提高社会认知水平,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二、概念界定
幼儿社会品质:是个体价值判断、是非的内在依据存在,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内化的品质。依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本课题中的社会性品质主要指的是幼儿同情心、责任意识。
社区资源:幼儿园所在的社区中一切可能对孩子产生教育功能的人、事、物。社区资源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物质资源、社会物质资源、人力资源。
三、研究目的
(一)以社区资源为媒介,主题活动为中心,探究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良好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二)为幼儿园积累社区教育资源信息,建立活动资源库,丰富幼儿园课程和活动内容。
(三)梳理总结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的指导策略。
四、研究途径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放式”的教育,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突破口,挖掘教育资源,选择幼儿感兴趣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内容,让幼儿与之亲密“对话”。通过开放的、探索的、互动的活动形式来畅通“对话”渠道,创设“对话”的氛围,激发“对话”的热情,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五、研究过程
(一)与社区“对话”,多通道感知
让幼儿融入社区这个大环境中,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会。幼儿与社区亲密“对话”。在《我们的社区》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调查社区里超市、安保站、物业服务站、垃圾站等的作用和数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让家长、社区人员了解了幼儿学习的内容和特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带孩子走出幼儿园,让孩子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用耳朵聆听,调动了各种感官认识。孩子们走进消防中队、银行、邮政中心、超市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得到的收获,使教师意识到,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才是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
(二)依托主题活动,挖掘课题研究价值
系列社区主题活动的开展使我们逐渐在社会领域学科教学和课题研究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活动主题包括:
(1)节日文化体验,如“喜庆端午节”“神秘万圣节”“春节大联欢”;
(2)社会职业体验,如“参观蚕研所”“走进银行”“小小消防员”;
(3)感受社区自然景观,如“HAIFAI西津渡”“润扬大桥公园游”探险;
(4)关爱情感的体验,如“邮寄爱心包裹”“蝴蝶之家”“爱心义卖”等活动。根据课题研究的计划和阶段性目标,各年级组教师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拟定翔实的活动方案,商讨活动流程,做好活动开展的各项准备工作,分工合作责任到人,以年级组为单位,邀请家长参与其中,注重每次活动的过程组织实施和效果;活动后,及时整理过程性资料。对活动的效果、收获、问题进行反思总结,为后续的活动提供经验。
(三)变“活”环境,与主题相呼应
注重发挥环境教育功能,注重每一块墙面与活动、幼儿的联系互动。突出“感知体验”,根据所在幼儿班级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经验对教学区的走廊、楼层进行了设计和布局,教学区一楼走廊是适合小班幼儿认知的美丽的四季;二楼走廊是与孩子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职业体验;三楼走廊是爱之教育,孩子们成为关爱主题活动的主角。教学楼西侧一至三楼的楼梯墙面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佳节,欢乐六一、七夕、中秋月圆、国庆升旗、春晚大屏、正月十五闹花灯,这些节日与孩子们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