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只是幼儿接受教育影响的环境之一,家庭才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但是由于部分家长尚未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家园共育在当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我将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案例及通过家园共育解决的策略进行分享。
案例一: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幼儿在园表现 睿睿刚入园时,一进教室就哭着找奶奶,还会抱住老师的大腿往上爬,嘴里喊着“要抱抱”;总是单独跟着一个老师,一直拉着老师的手;午休时间不能进行午睡,甚至不想上床。
幼儿在家表现 睿睿在家时喜欢粘着奶奶,由于父母对其较严格,所以睿睿和父母的关系有些疏远。孩子在奶奶的宠爱下长大,从来离不开大人,在外的社交也很少,很少接触其他小朋友,这也导致了睿睿入园后的分离焦虑十分严重。睿睿奶奶看到孩子的情况很是不舍,想让孩子通过上一天歇一天方式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家园共育策略 一是坚持送幼儿来园。我们告知睿睿的奶奶:初入园时每个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一定要坚持天天送幼儿入园,这样才能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帮助幼儿迅速融入集体生活。二是肢体接触,稳定情绪。睿睿这一系列的表现,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感断乳期,他总希望通过肌肤接触寻求心理上的安全感。对此,我尽量满足他的情感需要,通过亲亲、抱抱等肢体接触的方式,让他感受到亲人般的爱抚,获得安全感,缓解入园分离焦虑,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三是通过游戏,转移注意力。由于睿睿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教师可以用游戏吸引他的注意力,使其暂时忘却不愉快的情绪。同时,通过游戏可以帮助睿睿尽快与同伴熟悉起来,使睿睿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四是调整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通过与家长沟通,我们得知:睿睿从小精力充沛,奶奶为了让孩子晚上能好好睡觉,就没有坚持每天让他午休。这也是孩子的生活习惯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发生冲突的地方。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通过做思想工作,让奶奶配合教师一起培养睿睿午休的习惯。
在这个案例中,幼儿园教师通过和家长的不断沟通和密切配合,逐渐帮助幼儿调整了生活作息时间,有效缓解了幼儿的分离焦虑,使幼儿尽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案例二: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幼儿在园表现 正正是个活泼的小朋友,能够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但他经常抢夺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引起争斗和打闹,甚至出现推搡其他幼儿和咬人的现象;在游戏和体育活动期间,他的胆量非常大,但也很容易出现受伤的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对进餐不感兴趣。
幼儿在家表现 正正的爸爸是警察,妈妈是某街道办事处的干部,由于父母平时的工作较忙,正正从小在奶奶家长大。爷爷奶奶喜欢打麻将,平时照顾孩子的工作主要由保姆负责。正正在家时不能独立进餐,进餐习惯非常不好;家人为他购买了很多玩具,车、刀、枪等是他最喜欢的,但他经常毁坏玩具;和小区里的小朋友不能友好相处,经常跟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抢不过就咬或者打……面对正正不良的习惯和情绪,家长通常会视而不见,或者通过许诺换得正正一时的乖巧。
家园共育策略 一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根据正正的情况,我们决定通过游戏和儿歌的方式培养他的自理能力。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将生活技能的学习内容与操作练习融入游戏之中,让正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生活技能。二是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为了让正正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在交往中获得快乐,我们有意识地教给正正一些交往的技能。首先,告诉他要懂礼貌,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待人。对孩子的进步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强化其礼貌行为,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其次,要让正正学习遵守集体规则。要让他知道只有自觉遵守集体规则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才会有更多的小朋友愿意和他一起玩。再次,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孩子在交往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困难,要鼓励幼儿帮助其他小朋友克服困难。三是帮助家长调整教育方法。引导家长教育孩子养成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要培养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和情绪解决问题。